为深入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分别召开了《大学语文》教育研讨会和人文素质类通识课程建设专题会议,对学校《大学语文》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张俊宗主持,副校长赵兴绪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工会、校团委,以及人文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大学语文》教育研讨会上,张俊宗就办好《大学语文》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准确定位《大学语文》性质,要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规范课程开设,保证教学学时,不断增设人文素质通识课数量;二是准确定位《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把《大学语文》作为导读课来开,通过课程让学生唤起兴趣、走向经典、掌握学习语文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三要建设有农业特质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使学校的《大学语文》体现农业特色的人文情怀,内容上与农业文明经典教育相融合,侧重从农业角度解读经典,让学生从精神和思想上理解农业、爱上农业。
在人文素质类通识课程建设专题会议上,张俊宗强调,一要多种途径拓宽通识教育方式,利用网络、课堂、社团三种载体,以校内师资为主,社会师资为辅,建成人文艺术领域全面覆盖、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师生喜爱的人文艺术素质类通识课程体系;二要进一步规范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从学生选课、线上教学、线下指导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三要遴选和配备网络通识课线下指导教师,科学设计和管理学生学习和考核活动。
据了解,为落实上述会议精神,10月10日上午,教务处组织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了“甘肃农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稿)”和“‘十三五’期间人文艺术素质类通识课程建设方案(试行)”,并安排了落实《大学语文》开课和人文艺术素质类通识课建设工作。
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