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发布时间:21/10/25,来源:,访问次数:2261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同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精神,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郭林茂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亮点,概括起来有两点: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精神,改变家庭只是学生课堂的延伸、家长只是学校老师助理的状况,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在郭林茂看来,上述两大亮点在制度规定上,具体体现为七个方面:● 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 规定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精准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采取了狭义的概念,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法律作了几项引导性的规定。关于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加强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言传身教,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等。——家庭教育通过立法变为国事,就需要建立一套工作机制进行推动。这种机制包括:——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家庭,国家不过度干预,但需要一定的支持举措。这包括:
——学校和家庭配合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助是家庭教育取得更好成效的保障。法律的规定包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顾明远先生提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家庭则是社会的细胞。有了细胞的健康,才会有整个有机体的健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治理社会环境,必须抓好家庭环境的建设。现代教育观念是一种大教育观念,它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且扩大到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家庭教育的起源是最早的,但学校教育的兴起,使家庭教育黯然失色,于是学校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但是家庭教育依然存在,不过由于它不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约束,所以没有人重视和研究它。现代教育重新把家庭教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将一事无成。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老师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被就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而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曾提出:家庭教育的基石是什么?孩子是可怕的模仿者。如果你想养育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首先就要成为富有爱心的父母。你无法帮助他们形成这样的习惯,但可以言传身教。我们必须要把家庭教育这块基石奠基在一个良好的、健全的、健康的家庭之上。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情绪的波动,往往都与家庭环境直接相关。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地引领家庭教育,就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文明的家庭和进步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种微型社会,也可视为一种系统。家庭系统是由人和关系所组成的次系统所构成。家庭教育不是单一个人的教育,而是家人共同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联结而实现的。或许可以说,家庭关系的性质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可由于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注重经济建设,导致人们因忙于工作而疏于家庭教育。 于是,家长把孩子甩给了学校,而学校教育又不能一下子提升太多,也就滋生了校外培训。 在利益驱动下,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开启“拔苗助长”大赛,幼儿园学习小学课程,小学学校初中课程…… 而这些拔苗助长工作又需要教师和家长相配合,教师得到了收益,家长得到了面子。 一时间,校外培训成了一个暴利行业,而在资本助推下,校外培训得以野蛮生长。 这些可怜的孩子,不仅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也成了这些资本收割的“韭菜苗”! 在资本加培训机构的持续谋算下,在无知家长的长期助推下,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童年、少年,他们中,有很多早熟了、悲观了甚至抑郁了。 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政府痛下决心,出台“双减政策”并贯彻落实,此番有进行家庭教育立法,为的就是让孩子的教育回归理性发展通道,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