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智信学堂祝全天下老师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快乐。
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两个精神就是孝道与师道。
《群书治要·淮南子》说:“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意思是说,法律能将不孝的人处死,却不能使人效法孔子、曾子他们的孝行和情操;法能够处罚盗窃的人,却不能让人有伯夷、叔齐这样廉洁的德风。孔子培养了学生三千人,都可以做到在家恪尽孝道、出外恭敬长上;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成为人们依循的做人准则;他们的行为都成为大众的表率。他们能影响一方、教化一方,这些都是教化的结果。《礼记·学记》告诉我们:“玉不琢,不成器”。古人用玉来比喻,人要培养、锻炼才能成才。每个人都需要圣贤教育,都需要老师的教导。汉朝大儒杨雄说:“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这个孩子从小能否扎下伦理道德的根基,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尊重老师才能尊重道德学问。《礼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重老师最难能可贵,它也是最关键的根本。老师受到尊重了,然后道德学问、真理才会受到敬重,人民才会认真恭敬的学习。“自重而后人重”。为人师表,“表”就是表率,要自重。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他们。父母、老师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所以才受到尊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的本分。所谓“道”,是指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做人、做事不违越这个法则,就是“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抓住了整个道德的纲领。传道授业的老师需要真正深入经典、理解经典,落实经典。教育最重要的是身教,落实得愈多,真心的流露就愈多,也就愈容易跟学生产生共鸣。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就要期许自己做现代的孔子,真正向孔子学习。第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子所讲一切经教,都是古圣先贤教导他的。一个人有这样的态度就谦卑,谦卑就能受教。第二、好学。《论语·公冶长》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子说:十个大家庭所居住的地方必定有好的德行特质者。但是,人虽然有很好的本质,还要后天勇猛精进用功才会有好的成就、学问。好学最主要体现在恒心,有恒为成功之本。第三、格物。《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就是格除物欲,这是大根大本。第四、力行。学了要马上去做。夫子就是有这样的风范,才能有这么高的成就。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第五、抓住纲领。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便是忠恕之道。其实,所有的学问离不开“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二 孔子为师之风范
智慧表现在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大根大本找到了,假如不从孝道开始教起,就不叫教育。智慧在于因材施教。你很了解他的程度、心态,才能很好的指导他。“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夫子的智慧体现在抓住机会教育上。时节因缘刚好发生了,学生也信任老师,这个时候可以指点他,他会印象深刻。仁德首先体现在以身作则。夫子为什么能影响这么长远,关键在于夫子所说的他自己都做到了。为了早一点利益学生,自己不辞劳苦的用功提升自己,是仁爱的动力、利益人的动力。仁德的第二个体现是“耐心”。夫子在《论语》里展现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德的第三个体现是有教无类。只要肯学的,都尽心尽力教。仁德的第四个体现是,胸怀天下的苍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夫子一生都在往这个目标努力。勇气首先是改过。夫子强调,“过则勿惮改”,勿惮就是不要担心、不要害怕,要勇于改过。勇气还表现在立志。人的心量要像虚空一样大,心愿要比金刚石更坚定、不改变。明朝的王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一个人要有成就,要“发勇猛心,立决定志”。勇气的体现是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事教育工作,敢反省自己的不足,这也要有勇气。夫子的行谊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远远看到夫子,非常有威仪;亲近他的时候觉得很亲切;一讲话,震慑心灵,句句都是义正言辞。这是夫子真心对人们的爱护流露出来的威仪,所谓“诚于中,形于外”。老师不因身份而尊贵,而是因为他的行为而尊贵。为人师表者,自己做出来的行为值得人家尊重,自自然然实至名归。